近日
教育部办公厅印发
【资料图】
《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》
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
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
以下是要点
1、 关于学位
挖潜扩容,扩大优质学位供给
《通知》指出,学位资源短缺的地区要综合采取有力措施,因地制宜、因校施策,在新建学校、改扩建现有学校的同时,依托有条件的、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,积极挖潜扩容、扩大优质学位供给,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。
2、 关于义务教育
不得变相考试选拔学生
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,各地要按照“学校划片招生、生源就近入学”原则,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,规范报名信息采集,健全有序录取机制,切实保障公平入学机会;
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升学规定,义务教育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,不得以各类竞赛、考试证书、荣誉证书、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。
全面落实义务教育“公民同招”政策,加快推进使用统一的招生入学服务平台,切实做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,在有关部门监督下,实行电脑随机录取。
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,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。
3、 关于普高招生
各地不得出台新的中考加分政策
各地要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,努力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。
要深化普通高中招生管理改革,进一步压减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,确保到2024年全面实现属地招生和“公民同招”。
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招生,更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加强省级统筹,进一步清理规范中考加分项目,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确需保留的,要严格控制加分范围和分值,并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;市(地)、县(区)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出台新的中考加分政策,对于违反规定的,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纠正。
严禁违规提前招生、超计划招生、跨区域招生。
4、 关于特殊群体
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入学
各地各校要健全和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,坚决守住不让适龄儿童辍学的底线,确保应入尽入。
全面落实“两为主、两纳入、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”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,按照有关规定切实精简入学证明材料、优化时限要求。
认真做好留守儿童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、孤儿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入学工作,加强关爱帮扶和教育资助。
焦点来了
↓↓↓
鼓励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
教育部每年都要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,今年首次指出,义务教育阶段,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,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。
那么,厦门今年怎么做?
目前,厦门六个区都公布今年小升初方案,湖里区和海沧区公布小学招生方案,明确提出多孩子女同校就读的有两个区。
翔安区集体户小升初:
有剩余学位,长幼随学
今年翔安区的小升初方案指出:集体户、寄挂户及非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填报志愿片区中如有双(多)胞胎子女就学或 “长幼随学” 需要捆绑就读同一所学校的,家长需在6月10日前向毕业小学提交书面申请统筹安排。
“长幼随学”申请前提为申请学校有剩余学位。
湖里区小一招生:
集体户统筹考虑大孩因素
今年湖里区小学一年级招生,集体户(含挂靠户)统筹方法有变,将采用人工统筹和电脑派位相结合方法,即结合学位情况、大孩就读情况、落户时间和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统筹和派位。
《厦门日报》获得消息是:今年湖里区集体户可以填报志愿(区教育局届时会公布可以招收集体户等的学校),然后根据孩子落户时间长短派位,不过,如果是二孩、大孩就读的学校有空位,那么,会采用人工统筹方式,直接派入大孩所在的学校。
其它区呢?
那么,其它区有没有对二孩有照顾?
应该说,虽然没有写在文件上,但是,这几年小学招生,只要大孩所在学校有学位,那么,各区教育局都会进行人性化的调配,让大孩二孩在一起。但是,如果大孩所在的学校成了热点学校,那么,各区目前还无法打破规则,照顾二孩。
事实上,在现在有明文规定“长幼随学”的地区,前提都是学校有学位。
在现实中,“长幼随学”执行起来,并不像想象中的容易。譬如说,积分入学和集体户统筹,都是有规则的,如果要对多孩子女家庭照顾,就要打破这个规则,这对其他人可能是不公平。
在思明区,去年个别热点学校提出照顾二孩政策,即在生源溢出片区,家里有大孩的家庭优先派入,结果导致一孩如果要就读片区小学,就要落户并入住近四年,这引起一孩家庭不满,认为一孩都没办法照顾,凭什么要先照顾二孩?
长幼随学怎么执行,一孩二孩家庭都有不同看法:
一孩家庭认为,如果一孩就学都没法优先,谁还敢生二孩?
二孩家庭也认为,如果二孩就学没法优先,以后谁会生二孩?
讨论似乎是一个死循环。但是,应该说,随着就学高峰期的回落,“长幼随学”会得到保障。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记者:佘峥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