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“丁汝昌肯定没有投降这回事的!”据报道,甲午战争博物馆工作人员受访时表示。
此前,有网友发帖表示,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《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》出现事实性错误: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,书中用了一张“丁汝昌投降图”。消息一出,舆论哗然。
假如丁汝昌地下有知,一定怒发冲冠。“以报国雄心始、以自尽殉国终”,这位著名的北洋海军将领,断然拒绝日本劝降,在这本书里却成了投降派,确实荒唐。
如今,涉事出版社迅速作出回应,除了承认存在不当插图问题,还表示,停止该图书的线上线下销售,全面收回销毁。此外,无论将依规依纪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,还是“深感愧疚、深表歉意”,都展现了应有的作为。
问题究竟出在哪里?需要彻查。给孩子写的书,尤需严谨;特别是历史书,更不能背离事实,混淆黑白。应该说,这套丛书并非教科书,但作为科普读物,也不能出现硬伤,特别是这种完全背弃基本事实的硬伤。如果不及时纠错,不迅速纠偏,恐怕会误导孩子。
有个细节值得一提。丁汝昌投降是假的,但“丁汝昌投降图”或是真的。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发文指出,此图出自甲午战争后日本绘制的《日清战争锦绘》,具体描绘了所谓“中日甲午战争的全过程”,但它是当时日本战争宣传资料的一种。
如果此说属实,可确定两个事实,一个是,丁汝昌投降图是日本炮制出来的,经不起一驳。另一个,《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》编写者并未故意炮制丁汝昌投降,而是直接引用。那么问题来了,不作考证就直接印在历史读物上,是不是太轻率?特别是出版给孩子看的书,是不是太不应该?
目前看,网上的质疑声并未随着出版社道歉而沉寂。很多网友都在思考,“丁汝昌投降图”何以轻易被采用?如果在采用时标注清晰,是不是就不会引发轩然大波了?或者起码争议就少了。由此引出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,事关价值观塑造的出版物,在编撰时应更加审慎、细致,做得经得起推敲,而不是错漏惊人。
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。甲午烟云已经消散在历史深处,但民族伤痛依然让人铭记。尊重历史,奋发自强,这是我辈之责。而要更好凝心聚力,激发爱国情怀,就应该呈现真实的历史,而不能出现错谬的史实错误。对于出版社来说,这是底线要求。
(责编:燕帅、曲源)标签: